浙大2025年DeepSeek: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和人机协作的新常态报告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智能时代已全面到来,人机协作成为新常态。浙江大学发布的最新报告深入探讨了DeepSeek模型的发展历程、技术特点、应用场景以及对社会和教育的深远影响。
智能演变:
技术发展历程:从2018年的GPT-1到2024年的DeepSeek-V3,模型训练数据量从4.6GB跃升至14.8万亿token,参数量从175B增加到671B。DeepSeek-V3采用混合专家(MoE)架构,激活参数量为37B,训练成本仅为557.6万美元,远低于GPT-3的1200万美元。
推理能力提升:思维链(Chain of Thought, CoT)技术通过模拟人类逐步推理过程,提升模型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。DeepSeek-R1是首个将思维链显式展示的开源模型。
人机协作:
协作模式:涵盖Embedding、Copilot和Agents三种模式。在不同模式下,人类与AI分工合作,共同完成任务。例如,在机器人设计中,AI辅助完成部件选型和代码生成,推动生产流程优化。
社会影响:人机协作加速社会发展,推动工作模式变革,如每周4天工作制的实现,同时也引发了对技能提升的需求。
产业现状:
技术发展:全球大模型数量持续增长,DeepSeek-V3等模型在性能上表现突出。AI工具数量迅猛增加,广泛应用于消费级和企业级场景,如百度搜索、微信搜索、南方电网等。
硬件生态重塑:智能机器人成为智能硬件生态的关键部分,在智能家居、工业制造等场景中表现突出,如扫地机器人、糖画机器人等。
教育成长:
教学模式革新:AI推动教育效率与模式变革,教师与学生关系转变为人工智能-教师-学生三元结构。AI辅助教师生成教学方案、批改作业,学生可借助AI进行对话式学习。
知识生产与传播:知识的系统化、因果化、立体化和网络化成为趋势,逻辑思维、批判性思维等高级能力素养愈发重要。
完整报告:71页
报告部分内容如下: